欢迎登陆阳泉市交通局官方网站

当前位置:首页 > 安全管理

《中国公路》杂志刊载我市源头科技治超工作创新实践成效

 时间:2025-03-20        大    中    小      来源:交通运输局

2023年以来,阳泉市交通运输局深入贯彻落实全省“依法治超、科技治超、源头治超”总体部署要求,以交通强国建设试点项目为契机,创新探索科技治超“阳泉模式”,成效显著。


科技治超是指通过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手段,聚焦“源头治本”,对超限超载运输进行全链条、全流程的精准治理。我市作为试点单位,构建了“源头科技治超平台”,整合283家货运源头企业、14个公路超限检测站、16个高速公路出入口、5个公路卡口、2万余辆境内运行的货车北斗等数据,实现“全过程记录、全业务上线、全路网监控、全链条管理、全方位服务”的科技治超新格局。通过智能预警、线上巡查与线下执法联动,超限超载率常年保持在0.1%低位,执法透明度和效率显著提升,形成“不敢超、不能超、不想超”的治超新态势。该模式以法治为基础,以科技为支撑,创新“监管+服务”机制,既强化源头企业责任,又助优营商环境。

省交通运输厅高度认可我市试点成果,组织撰写了《治超的“山西实践”》,全文5000余字总结了我市源头科技治超的创新实践与成效,刊发于《中国公路》杂志,成为全国治超工作的典型案例,为全省乃至全国治超工作提供了可复制、可推广的“阳泉经验”。

现将全文进行转载:


治超的“山西实践”

“山西省治超工作取得显著成效,经验值得总结推广。山西治超工作现场会开得好,总结了经验,指出了问题,明确了下一步工作任务。治超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要常抓不懈,抓出成效。”

山西省自2007年12月19日开展“无缝隙、拉网式”治超行动以来,治超工作取得明显成效,走上制度化,法治化、常态化的道路,超限超载率保持全国最低水平,对推动全国治超工作深入开展发挥了良好的示范引领作用。时任国务院副总理张德江曾充分肯定山西省治超工作,先后两次作出重要批示:“山西省治超工作取得显著成效,经验值得总结推广。山西治超工作现场会开得好,总结了经验,指出了问题,明确了下一步工作任务。治超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要常抓不懈,抓出成效。”“山西的治超经验很宝贵,建议交通运输部商公安部、国家安全监管总局(2018年3月,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批准了《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组建应急管理部,不再保留国家安全监管总局)认真总结,在全国推广。”

01治超往事里的“山西经验”


山西省作为能源大省和运输大省,一度成为全国超限超载运输最严重的地区,公路基础设施遭到严重破坏,就连营商环境也受到极大影响,治超任务十分艰巨。从2004年交通部等五部委开展超限超载专项整治开始,山西省治超工作经历了交通部门独家治理、公安交警部门治理、交通与公安交警联手治理、多部门联合治理等阶段,虽然取得了一些成效,但由于没有形成整体合力,制度不完善、责任不清晰,出现了“越治越超”的尴尬局面。

2007年5月至8月,不到三个月的时间里,山西省接连发生3起车辆超载造成的重大桥梁垮塌事故。在全国治超工作领导小组的指导下,从2007年12月19日起,山西省全省启动新一轮“无缝隙、拉网式”治超行动——确定了“政府主抓、部门联动、属地管理”的工作格局和“管理无缝隙、责任网格化”的监管模式,明确了市、县政府为治超工作的责任主体,市、县长为第一责任人。经过全省上下通力合作、密切配合,非法超限超载势头得到了有效遏制,取得了阶段性成果——山西省公路超限超载率由13%下降到0.2%,并持续处于全国第一方阵。

多年来,山西省以“抓综治、保畅通、保安全、为人民”为主旨,坚持“政府主抓、部门联动、属地管理”的原则,按照“依法治超、科技治超、源头治超”要求,全面落实各级政府责任,创新工作思路,运用法治思维、科技赋能和综合治理的方式推进全省治超工作,不断健全治超法律法规体系和科技治超体系,形成了治超的基础和支撑,探索出了适合山西的行之有效的“山西经验”。

2008年,山西省出台并实施了我国第一部规范货运源头治超工作的地方政府规章《山西省道路货物运输源头治理超限超载暂行办法》,以及第一部对超限超载工作责任追究的政府规章《山西省治理车辆非法超限超载工作责任追究办法》。随后根据治超工作需要,多次修订《山西省公路条例》《山西省道路运输条例》等,将行之有效的治超工作原则写入法律条令长期执行,为治超工作提供了政策支撑和法律保证,在治超工作法治化、正规化、长效化中起到了关键作用。2022年,山西省投入4100余万元升级改造1300余高速公路出口车道的治超设施设备,在全国率先实现了所有高速公路收费站出入口货车100%称重检测,完善了路面检测信息化工作,实现省治超信息管理平台与11个地市治超平台、49个重点县级治超平台、171个普通公路超限检测站网络联通,构成全省科技治超网络骨架。

02新情况、新问题下的“山西探索”


近年来,随着治超工作的不断深入,逐渐出现一些新情况、新问题,严重影响了山西省源头治超工作的开展。在监管方面,源头治理短途超限超载屡禁不止,路面治理绕道闯卡、遮挡号牌和“百吨王”上路频发,对全省治超工作“源头监管、路面管控、源头核查、督查考核”的闭环管理机制形成了严峻挑战。在科技治超方面,由于政府及其相关部门源头治超监管主体责任不明确,货运源头单位及其工作人员的科技治超主体责任不清晰,源头企业联网不理想,成为科技治超体系建设的短板,线上巡查形同虚设。

为进一步加强全省治超工作,彻底解决治超工作面临的困难,山西省人民政府于2022年出台《山西省治理道路货物运输源头超限超载办法》,2023年修订《山西省道路运输条例》,2024年修订《山西省高速公路管理条例》,修改和删除了与现行上位法不符、操作性不强、与实际工作脱节的相关规定,明确了“抓治超就是抓安全”的理念,新增了信息化建设、网络货运和信用治超等内容,进一步强化、充实了货运源头单位法定职责义务,为山西省治超监管工作提供了新的强有力的法律支撑。

2023年,山西省治超工作会议确定阳泉市作为全省源头科技治超试点并申报交通运输部交通强国建设试点项目。2024年1月11日,交通运输部批复交通强国建设山西省源头科技治超阳泉市试点项目。

03试点建设中的“山西方法”


在积极的实践与探索中,山西省交通运输厅和阳泉市人民政府把交通强国建设山西省源头科技治超阳泉市试点工作列入全省交通运输重点工作,省市协同,高效推进。

该试点项目以科技赋能为引擎,以监管服务为支撑,以便企利民为宗旨,以源头治本为目标,创新探索非现场治超执法新模式,率先打造了“源头科技治超平台”,构建了“全过程记录、全业务上线、全路网监控、全链条管理、全方位服务”的科技治超新格局,为交通运输事业高质量发展带来了一场深刻变革。目前,该试点项目建设完成市级源头科技治超平台1个,阳泉市283家公示源头企业全部安装称重与视频监控设备并接入信息系统,14个公路超限检测站、16个高速公路出入口、5个公路卡口、2万余辆全市境内运行的货车北斗监控数据已全部纳入平台监管;所有在运行货运源头单位自有平台数据对接率不低于90%,称重数据传输及时率、完整率、正确率均不低于90%,注册登记运营的货运车辆北斗信号在线率不低于90%,市城范围所有源头企业车辆超限超载率不高于0.1%。该系统运行一年来,平台检测车辆总数近448万条,平台预警总数达58.05万条,其中超载车辆4513辆次,超载率0.1%,已处置约58.03万条,处置率99.97%,其中网上处置超过45.8万条,指挥调度执法人员核查企业7225次,下发整改意见85742条,执法人员检查企业数降低73%,违法发现率提高90%,整改率提高89%,执法效率大幅提升,真正实现“无事不扰,有事必查”。

高起点布局 抓好顶层设计

按照“任务牵引、系统支撑、制度配套、人才保障”的思路,阳泉市始终坚持“政府主导、部门联动、源头治理、属地管理”总原则,成立工作专班,出台《阳泉市货运源头科技治超试点工作方案》,进一步梳理夯实市县两级政府治超工作主体责任,纵深推进科技治超试点任务高质量完成。同时,以源头科技治超“车、企、云、图、网”一体布局为示范引领工程,纳入交通运行监测与协调指挥中心(TOCC)统筹建设,以点带面推动交通监管数字转型、智能开级。

高效率推进 建好系统平台

以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手段全面重塑治超业务流程,开发出源头科技治超信息管理系统。系统具有运行监测、大数据稽查、智能预警、指挥调度、溯源倒查、统计分析等40项一级功能和104项二级功能,有效破解了短途治超漏洞多、源头企业监管弱、现场执法取证难、执法队伍人员少等痼疾,为实现“正向可监管、逆向可溯源、全程可跟踪”的治超新格局,提供了坚实技术支撑。

高质量管理 建立制度体系

试点项目正式发布《源头科技治超业务规范和技术要求 第1部分:源头单位》、《源头科技治超业务规范和技术要求 第2部分:监管》两项地方标准,并在此基础上建立了源头科技治超“1+2+3+N”制度体系。即一个办法(《阳泉市道路货物运输源头科技治超管理服务办法》),两个“并重”机制(“监管+服务”并重,包括《预警研判调度指引》、《服务清单》),三个重点制度(线上巡查办法、线下执法程序、全流程考核)以及N个保障制度(包括《统计分析制度》、《服务企业工作管理制度》、《精准巡查工作制度》等多个配套制度)。制定了《阳泉市源头科技治超平台运行工作方案》,明确了平台指挥、线上巡查、线下执法岗位职责,线上线下处置程序、服务管理及考核督办等内容,为开展“线上日常巡查,线下精准查处”工作提供了有力支撑。

高标准打造 强化队伍建设

为全面发挥治超平台实效,提升超限超载治理水平,形成“不敢超、不能超、不想超”的治超新态势,阳泉市立足实际着力打造了“三支队伍”。一是打造线上巡查队伍。市县两级共配置4支分队,依托治超平台对源头企业实时监管、预警研判。二是打造线下精准查处执法队伍。全市共配置12支源头核查分队,根据平台推送信息,精准开展线下违法整治和查处。三是打造路警联合执法队伍。依托治超平台,推动部门间基础数据互通、信息资源共享,提升路警联合执法效能。

高品质服务 助优营商环境

阳泉市源头科技治超坚持“监管+服务”并重,建立源头单位服务小程序,为源头企业免费提供实时定位、轨迹查询、数据统计等多项实用功能,帮助企业提升管理水平,降低管理成本;建立健全“无事不扰、有事必应”便企服务机制,出台服务清单,及时解决货运源头单位经营活动中的问题,全面构建信息化、提醒化、清单化、管家化的服务源头单位新模式,促进源头单位高质量发展。同时,充分把信息化手段与传统治超相结合,执法监管的每一个环节、每一步动作平台全过程实时精准记录,不仅保证了执法的公正性和透明度,更是最大限度杜绝了治超工作中执法尺度大、人情干扰多的顽瘴痼疾,让执法在阳光下运行,切实让人民群众感受到公平正义。

高水平推动 建设全省网络

    在狠抓交通强国阳泉市源头科技治超试点的同时,山西省交通运输厅充分发挥阳泉市科技治超试点引领作用,及早谋划,积极向省政府报告,力求源头科技治超工作在全省一体推进。2024年3月,山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山西省道路货物运输源头科技治超工作方案》。目前,各市工作推进顺利,11个地市已全部下发本地源头科技治超工作方案,山西全省确定并向社会公示了3826户源头单位名单,各市县政府完成2963户企业建设安装和调试运行工作,2025年底实现全省科技治超“一张网”管理,“线上巡查+线下执法”治超模式全省开展,治超监管效率和服务水平不断提高,政府公信力极大提升。

04长效治超的“山西启示”政府治超是关键

该试点取得阶段性成效,政府主抓是关键。在山西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山西省治超工作领导小组、山西省交通运输厅、阳泉市治超工作领导组下发一系列引领性文件,细化目标,落实各级政府和监管部门责任,同向发力,高位推进,运用经济、法律、行政手段,按时完成283户源头企业安装终端并接入市级治超管理服务平台的艰巨任务,为试点成功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科技运用是必然

从2007年至今,山西省治超工作走过了部门治超、路面治超、政府治超、源头治超的不同阶段,从人海战术到依法治理再到科技治超,既取得了辉煌的成就,也获取了宝贵的经验。山西省治超工作领导小组科学概括了山西省治超工作经验,“政府主导、部门联动、源头治理、属地管理”被写入《山西省道路运输条例》,以法律的形式予以规定。保障这一原则落地见效并不断完善,推动全省治超工作不断取得新成就的关键是科技赋能,此次试点取得阶段性成果也再一次证明科技运用是治超工作发展的必然方向。

平台应用待加强

阳泉市货运源头科技治超管理服务平台于2023年11月建成并投入使用,2024年5月通过市级验收,“1+2+3+N”科技治超体制机制创新初步完成,但是后续应用需要进一步加强,特别是“线上巡查”+“线下执法”“治超监管”与“服务企业”并重等一系列新机制新模式的应用,需要平台管理、执法监督、源头单位共同配合,方能达到预期效果。目前各方应用水平,仍待进一步加强。

人员素质须提高

科技赋能治超工作,核心还是人的管理。作为治超工作的重点,当前各级治超执法人员能力水平还跟不上业务发展需求,不能完全适应当前快速发展变化的科技治超工作需要。因此,应不断加强人员素质,与时俱进。